市长初选日当日,华埠麦地臣社区中心(Hamilton Madison House)投票站一早便迎来不少选民。(记者曹馨元╱摄影)
24日市长初选日,华埠麦地臣社区中心(Hamilton Madison House)投票站一早便迎来不少选民,截至下午6时,共计入选票503张;在受访的华人选民中,热门市长参选人葛谟(Andrew Cuomo)与曼达尼(Zohran Mamdani),仍是被提及最多的得票人选。
记者走访发现,华人选民也倾向于就自己最关心的议题来选择下一任市长,欧阳女士表示,自己住在门罗街(Monroe St)附近,颇受治安与游民问题的困扰,她也因此投票给了支持增加警力的葛谟。
同样投给葛谟的王先生则表示,自己更看重葛谟丰富的从政经验,「他2010年就在纽约当州长,在市政方面肯定更熟练」;此外,王先生也对葛谟支持特殊高中入学考试(SHSAT)的教育观念表示认可,「这对我们华人学生的教育有好处」。
31岁的朱女士则是第一次参与纽约市长选举,她选择将票投给曼达尼。朱女士指出,自己最为关心的是联邦政府对于移民的威胁及住房短缺问题,而曼达尼则更能代表她的价值观。在社区方面,朱女士不认同在华埠片区开设游民所,「我并不是反对建立游民所,而是华埠老人多,实在不是一个合适的选址」。
选择曼达尼的李女士表示,她最担心的是房租持续上涨带来的财务压力,因此,曼达尼「四年不涨租」的政见让她十分认可。(记者曹馨元╱摄影)
另一位选择曼达尼的李女士表示,她最担心的是房租持续上涨带来的财务压力,「现在通胀那么厉害,工作机会也少,没有稳定的高收入」;也因此,曼达尼「四年不涨租」的政见让她十分认可。一早投完票的李女士也笑称,自己已经给儿子女儿打电话,催促他们赶快来投票,行使自己的权利。
尽管早间气温已高破90度,投票站外仍聚集了数十名不同候选人的义工,为拉票进行随后一波冲刺。(记者曹馨元╱摄影)
也有部分华人选民并不熟悉市长选举,仅在市议员、社区领袖选举中投票。柴女士就只投给了华埠选区争取连任的市议员马泰(Christopher Marte)以及民主党第65选区B部分社区领袖候选人王镝(Jacky Wong);「其余的我都不太了解,也就没有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