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埠华人选民 对选情了解有限 约八成需要翻译

不少中文翻译员也指出,多数华人选民对于选情并不熟悉。(记者曹馨元╱摄影)不少中文翻译员也指出,多数华人选民对于选情并不熟悉。(记者曹馨元╱摄影)

24日纽约市长初选,截至下午3时,位于华埠的孔子大厦投票站及麦地臣社区中心(Hamilton Madison House)共计入逾700票。工作人员表示,初选当日的参与度不及提前投票时期,不少中文翻译员也指出,多数华人选民对于选情并不熟悉。

为帮助选民跨越语言障碍,麦地臣社区中心配有普通话、广东话、西语等翻译员,仅为选民提供翻译服务,并不给予任何选情相关的建议或信息。广东话翻译员司徒先生表示,据他观察,约有80%的华人选民需要语言帮助,不少也会询问投票建议,「熟悉选情的华人不到半数」。

司徒先生也指出,虽然华人选民存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但对投票这件事极为看重;「我看得出他们很多人对这件事很认真,将投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使命来看待」。

截至24日下午3时,麦地臣社区中心计入450票;工作人员表示,提前投票期间,选民更为积极,而初选日当日的低迷或与高温天气有关,「这是度假天气,人们应该在海边,而不是在城市里」。

而孔子大厦投票站初选日门可罗雀,截至下午3时,仅计入267票。翻译员陈先生表示,他认为了解选情的华人选民不足三成,「尤其是这个社区很多老人,有些连参与选举的职务都分不清」。陈先生指出,这与本地华文媒体信息呈现不当有关,「我爸爸就是看华文报纸,但信息太庞杂,他看完后也理不清头绪」。

在接受本报采访的华人选民中,部分人无法清楚匹配参选人与所选职位,如将寻求连任的华埠市议员马泰(Christopher Marte)误认为市长参选人。一名社区人士指出,这或与微信等华语社媒「喊口号式」的拉票有关,「所有帖子都只说选某某某,这样的口号喊太大声,会让不熟悉政治的选民忽略具体参选岗位的职责是什么」。截至24日下午3时,麦地臣社区中心计入450票;工作人员表示,提前投票期间,选民更为积极。(记者曹馨元╱摄影)为帮助选民跨越语言障碍,麦地臣社区中心配有普通话、广东话、西语等翻译员。(记者曹馨元╱摄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