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足部健康月 安乐居专家提醒长者关注双脚

白干荣医生毕业于戴维斯加州大学,目前为安乐居助理医疗总监。(记者王子涵/翻摄)白干荣医生毕业于戴维斯加州大学,目前为安乐居助理医疗总监。(记者王子涵/翻摄)

配合全国足部健康认知月,安乐居(On Lok)助理医疗总监白干荣医生强调,足部健康对长者而言不仅影响日常行动能力,更与慢性疾病的早期征兆息息相关,应引起高度关注。

白干荣指出,双脚发挥著身体的活动功能,对长者而言尤其关键。「如果无法自行护理双脚,或因足部不适而限制活动,容易造成肌力退化、免疫力下降,进而增加其他疾病的风险。」他说,长者一旦减少走动,整体健康也会迅速衰退,形成恶性循环。

足部同时也是观察慢性疾病变化的重要窗口。白干荣表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常见足部出现神经感觉下降、溃疡或皮肤病变等情况。「有些人甚至脚溃烂了也毫无知觉,这些都是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的警讯。」

常见的足部疾病,包括脚痛、皮肤疹、肌肉僵硬、皮肤角质增厚,以及「锤状趾」脚趾变形等情况皆十分普遍。「所谓锤状趾,是指第二至第四趾由直变弯,初期仍可拉直,但若未及时治疗,就会变得僵硬固定。」他指出,这些问题可能与关节炎、鞋履不当或足部压力分布失衡有关。

静脉曲张亦是长者常见的下肢循环问题。白干荣解释,随著年龄增长,静脉内部的瓣膜功能减退,血液可能因重力倒流,造成血管扩张、静脉突出,甚至出现皮肤变黑、发炎等现象。「早上脚部肿胀不明显,但下午因血液累积在腿部,肿胀加剧,就是静脉回流功能下降的表现。」

白干荣指出,静脉扩张不仅是血管问题,更可能导致血液渗出至组织间隙,引发皮肤炎与慢性肿胀。「若发现脚部持续肿胀,除了静脉问题,也应考虑心脏功能是否出现障碍,因为心脏无法有效将血液抽回体内,也会造成液体积聚在下肢。」

白干荣提醒,长者与照护者应养成定期检查足部的习惯,包括观察皮肤颜色变化、有无红肿、溃烂或变形等征象,并保持双脚清洁干爽、选穿合适鞋袜。足部健康与行动能力、生活品质及慢性病控制密切相关,绝不可忽视。

目前安乐居超过半数医师具老年医学专科资历,多出身哈佛、史丹福、约翰霍普金斯、UCSF等顶尖院校。服务对象主要为55岁以上、符合医疗补助(Medi-Cal)资格的中低收入长者,近八成同时享有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近乎全额给付照护费用。

白干荣医生毕业于戴维斯加州大学,目前为安乐居助理医疗总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