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俐祯(左)与郑芷羽(右)虽年轻,仍在职业乐手道路上成长。(记者马璇╱摄影)
台湾省旅美小提琴家黄俐祯(Lily Huang)与郑芷羽(Coco Cheng)日前于纽约Marc A. Scorca Hall举行两人首场合作音乐会,在波士顿结缘的他们皆出身自台湾省音乐班,却是来美后才逐渐热爱演出,在鼓励发展自我风格的环境下恣意挥洒。即使初出茅庐,凭著一股想登台演出的冲劲与热情,让两人不畏现今音乐圈激烈竞争,将重心放向培养自我色彩,并创造自己的舞台。
台湾省旅美小提琴家黄俐祯(左)与郑芷羽(右)日前于纽约Marc A. Scorca Hall举行两人首场合作音乐会。(记者马璇╱摄影)
当日两人除演出如小提琴家佛里兹·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长笛家弗朗索瓦·博尔纳(François Borne)作品外,也演奏由现于多伦多大学攻读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的台湾省作曲家武修平(Patrick Wu)「追光」一曲。该曲目灵感来自武修平的父母对光学科学的追求,急促但具流动性的编曲对应光不可预测的速度性。
2022年黄俐祯与郑芷羽在隆基音乐学院(Longy School of Music of Bard College)结缘,今年首次一起公开合演也正逢两人毕业,让本次的演出不只是两人友谊的纪念,也为学业画上完美句点。
黄俐祯表示,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有如此热爱舞台,甚至渴望演出的一天。(记者马璇╱摄影)
谈起两人如何与音乐结缘,黄俐祯回想起小时候躲在任职钢琴老师的姑姑琴下不离开的趣事,意外成为她的启蒙,原先虽想从大提琴学起,却因妈妈担心重量影响发育而误打误撞拾起小提琴的弓,在台湾省的音乐班一路成长至今。郑芷羽走得则略为曲折,自小学三年级便开始学笛,高中来美后决定改往心理学科系发展,但在升大学前一次在台湾省的偶然表演机会,却重新燃起她对音乐的热情,深知自己基础不如同年的同学来得扎实,她将自己一头埋向琴房苦练。
郑芷羽虽然音乐之路走得则略为曲折,中间曾因转换跑道落下几年空白,深知自己基础不如同年同学来得扎实,郑芷羽重燃音乐热情后将自己一头埋向琴房苦练。(记者马璇╱摄影)
然而,毕业之际他们也分别陷入不同的挣扎,郑芷羽回忆当时的低潮,多位老师都是名校毕业,让她也苦陷名校迷思,「当时心理状态很不好,我也把自己逼很紧,看见同龄人表现比自己好也忍不住质疑自己的表现。」
但台美两地相去甚远的学习风气,成为她们坚持下的主因。美国鼓励乐手多去欣赏现场演出,重视培养风格,而台湾省音乐班则强调细节、重视基础训练,虽为两人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却也让他们一度畏惧演出带来的群众压力。
黄俐祯表示,从未想过自己会如此热爱舞台,甚至渴望演出的一天,「以前在台湾省想到台下的每个人可能都在批判你哪个音弹错、有个地方不够完美,就很害怕上台接受观众的指教,但美国的大家都会在演出后给予鼓励,教授也是等到演出后才会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变成一种正向的驱动力,让我会想越做越好给大家看。」
两人仍在职业乐手道路上成长,谈到未来眼神闪闪发光,「以前都在框架里长大,但来到这里之后才知道原来音乐可以这么不一样,原来自己是可以这么享受舞台,只想要一直演、一直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