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月对谈 LGBTQ领袖分享成长历程

EMS线上会邀请LGBTQ作家分享他们对骄傲月的看法。(图由EMS提供)EMS线上会邀请LGBTQ作家分享他们对骄傲月的看法。(图由EMS提供)

在骄傲月之际,EMS以骄傲月为题举办线上专题研讨,邀请多位LGBTQ+社群代表与人权倡议者,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认同经历以及对当前社群面临挑战的深刻观察。

参与的专家有阿如娜·拉奥(Aruna Rao),南亚彩虹组织(Desi Rainbow)创办人兼执行董事,理查·罗德里格斯(Richard Rodriguez),凭借散文集《义务之日》(Days of Obligation)出柜的获奖作家,谢汉兰(Helen Zia),亚裔美国人及LGBTQ权利记者与活动家

拉奥谈及十年前因孩子出柜为跨性别者而踏上支持性小众社群之路。她坦言,作为一名顺性别母亲,对LGBTQ+议题起初感到陌生与抗拒,但在亲情驱动下,她开始主动学习,最终创立了服务南亚家庭的组织,帮助其他父母理解、接纳并支持性少数孩子。「当我孩子第一次向我出柜时,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知道,我爱他。」 拉奥说,「我希望有更多父母不再孤单,知道他们的孩子并不孤单。」

罗德里格斯则回顾了自己在天主教传统家庭中成长的经历。他用生动细腻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如何在无数书籍与文学人物中,寻找认同与慰藉。他说:「在图书馆里,我读到相关书籍,从文字中看到了自己。那时我意识到,我的世界虽然私人,但我的处境并非孤立。」他也坦言,虽然他至今尚未参加过正式的骄傲游行,但他通过写作,持续为性少数社群发声。「骄傲不只是彩虹旗与游行,它更是一种生存姿态,是我们存在的见证。」

记者与亚裔LGBTQ+权益倡议者谢汉兰(Helen Zia)分享了她在上世纪身为亚裔女同性恋者的艰难成长岁月。她强调,种族、性别、移民身份和性倾向交织在一起,使她早期的认同之路充满挑战。她说︰「我们是完整的人,不可能将这些身分割裂。」即便今日骄傲月已成为主流庆典的一部分,但对许多边缘社群而言,依然面临污名、暴力与排除,因此骄傲的意义不仅未减,反而更为重要。「这是我们争取发声的平台,是教育、是反击、是疗愈。」

讨论进入尾声前,会议再次强调骄傲月的初衷不应被商业化或表面化所掩盖。真正的骄傲来自于社群间的真实连结与持续努力。谢汉兰分享了她在上世纪身为亚裔女同性恋者的艰难成长岁月。(记者龚玥/翻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