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骄傲月 LGBTQ从挣扎到勇敢出柜 3讲者分享个人经历

亚裔记者暨社运人士谢汉兰分享她的亲身经历。(ZOOM会议截屏)亚裔记者暨社运人士谢汉兰分享她的亲身经历。(ZOOM会议截屏)

6月骄傲月(Pride Month),各地举行游行与活动,支持LGBTQ族群表达身分与诉求。美国社区媒体(American Community Media)20日举办线上座谈,邀请三位讲者分享个人经历,并探讨当前社会氛围下LGBTQ族群所面临的挑战与处境。

亚裔记者暨社运人士、Vincent Chin Institute创办人谢汉兰(Helen Zia)谈到,她在新泽西州成长,当地亚裔人口稀少,LGBTQ身分在当时被视为社会禁忌。「如果你被认为是同志,可能会失去工作、孩子、甚至生命安全。」她回忆,年轻时在社运圈中,曾因被怀疑是女同志而遭团体当众质问。她当时尚未确认性向,为了保护自己而否认。「那次之后我封闭自己,也退出了许多原本积极参与的妇女运动。」

多年后她向母亲出柜,母亲回应「我早就知道了」。2010年,她与伴侣在旧金山登记结婚,母亲出席,并在媒体访问中表示:「我六个孩子都已找到幸福,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谢汉兰表示,「骄傲不是过去式,它代表我能完整地存在于社区与社会之中。」

墨西哥裔作家罗德里奎兹(Richard Rodriguez)表示,他在沙加缅度长大,来自天主教墨西哥裔移民家庭,从未正面谈过「同性恋」一词。他从一场电影中对男主角产生情感反应后,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他说,同志身分让他走进书本世界,阅读如詹姆斯鲍德温 (James Baldwin) 等作家的作品,进而开启写作之路。「这个身分没有让我痛苦,反而给我自由,也让我看见更大的世界。」

他指出,至今仍有媒体在介绍他时刻意避谈其性倾向。「我曾多次在节目中谈到同志议题,但刊出的文章却完全省略这部分,仿佛同志身分与文学创作无法并存。」他坦言未曾参加同志游行,但身分带来的自由与想像力,是他作为写作者的养分。

Desi Rainbow Parents & Allies创办人暨执行长拉奥(Aruna Rao)表示,10年前儿子出柜为跨性别者,当时她身为印度移民、顺性别女性,对LGBTQ议题毫无认识。她一度加入PFLAG等家长组织,但因文化隔阂与语言障碍难以获得支持。「我常是唯一的棕色脸孔,也没有人能理解我作为移民母亲的恐惧与挣扎。」

她于是创办Desi Rainbow,为南亚裔家长与LGBTQ子女提供资源。疫情后转型为线上社群,如今已扩展至全美与海外,成为许多因家庭拒绝而需要支持的年轻人依靠的地方。「我们不仅协助家长理解,也协助孩子找到选择性的家庭。」

三位讲者都强调,促进移民社群对LGBTQ的理解,关键在于人际连结与真实故事的力量。拉奥指出,当人们发现身边的亲人或学生是同志,态度往往会开始转变。「每个文化历史中都有性别与性倾向的多样,只是被压抑而不被看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