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馬尼拉一遇暴雨就被淹?專家怒揭幾十年治水爛賬

東南亞華人網:馬尼拉爲何一遇暴雨就“秒變汪洋”?菲律賓國立大學專家指出,都市規劃與自然水道衝突是根本原因。研究顯示,大岷區(Metro Manila)建於洪泛平原,四條主要河流交匯,城市開發卻無視地勢規律,導致多條道路與溪流等高甚至更低。

2017年的實證研究發現,混凝土鋪設、建築過密、垃圾堵塞排水系統,以及在行洪平原上的過度開發,共同加劇了積水風險。例如,馬尼拉市R. Papa街比鄰近河段更低,巴石市C-5新伊洛戈路段與河牀高差僅3.92公尺,一旦暴雨來襲,積水無處排放。

排水設計缺陷同樣嚴重。調查顯示,許多道路原本應設有排水網,卻被混凝土覆蓋。即便有涵管,道路與河岸高差不足,也難以防止積水。相比之下,高架於河道4公尺之上的唐·A·羅西斯大道在同樣的暴雨下卻能保持暢通。

專家建議,必須採用液壓結構設計和鋼網排水系統,並配備地下蓄水空間,讓道路像跨河大橋一樣,避免被洪水淹沒。

隨着熱帶低氣壓“丹地”登陸以及氣候變遷導致極端降雨頻發,政府雖計劃撥款2,481億披索用於治水,但專家質疑,若不正視城市設計缺陷,鉅額預算也難以避免馬尼拉每逢暴雨便“癱瘓”的困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