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2500万整修3年…中央公园温室花园再现浪漫风华

淡紫色绣球花盛开在树荫下,远方可见上东城的建筑天际线,展现花园与都市的对话。(记者尤昱程╱摄影)淡紫色绣球花盛开在树荫下,远方可见上东城的建筑天际线,展现花园与都市的对话。(记者尤昱程╱摄影)

历经三年、耗资2500万元整修,中央公园温室花园(Central Park Conservatory Garden)近日重新开放,正式回归这座城市的怀抱。尽管不像大草原、湖区或草莓园般热闹,这座六亩的花园却是中央公园中唯一的正式景观花园,典雅、静谧、浪漫,是纽约夏日最值得探访的角落之一。

百年转变 从苗圃到花园

温室花园的历史可追溯至1850年代,原为一处育苗基地,当时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Frederick Law Olmsted)与沃克斯(Calvert Vaux)曾构想将其打造为美国树种的树木园,然而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到了1880年代,园内建起多座温室,并于1899年增建玻璃植物园,得名「Conservatory Garden」。

1934年,玻璃温室因年久失修而拆除,次年,一座全新设计的6亩花园诞生,由当时知名景观建筑师克拉克(Gilmore Clarke)与植物设计师斯布洛特(M. Betty Sprout)共同规画。1983年,中央公园保育协会再次重启这座花园,由著名园艺设计师米勒(Lynden B. Miller)带领团队进行植栽更新,使其成为四季皆可赏景的经典园区。

修整步道 更美观又友善

这次的整修工程自2022年启动,是自花园建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投资,以确保园区能持续服务未来世代。整修重点包括全面更新历史石板路、提升排水与地势结构、整建喷泉与电力系统,同时加入斜坡与路径调整,让行动不便者也能通行。

如今,温室花园的步道更平整,喷泉恢复古典风貌,整体环境不仅更美观,也更友善。

三座花园 一次环游欧洲

温室花园之所以独特,在于它由三座风格迥异的主题花园组成:义大利花园、法式花园与英式花园,各自展现不同文化的园艺精髓,让人仿若穿梭欧洲。

穿过黑铁铸造的范德比家族大门(Vanderbilt Gate),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义大利花园。此区灵感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对称庭园设计,拥有一片中央大草坪,两侧为整齐排列的海棠树步道,并以半圆形凉亭环绕中间的中央喷泉,气氛宁静而典雅,常成为婚礼拍摄场景的首选。

往园区北侧走,便会来到法式花园,其几何造型花坛与整齐的绿篱展现出传统法国宫廷风格。核心是安特梅耶喷泉(Untermeyer Fountain),中央雕塑「三舞女」(Three Dancing Maidens)由德国雕塑家肖特(Walter Schott)创作,三位少女共舞于水池中央,姿态优美,周围则随季节更换花卉主题,是园中人气拍照点之一。

由德国雕塑家肖特创作的「三舞女」雕像位于法式花园核心,少女环舞水池,展现优雅生命力。(记者尤昱程╱摄影)

而南端的英式花园,则以同心圆形排列的花坛与多种植物为特色,常见球茎花、紫丁香与开花灌木。此区还设有伯内特喷泉,为英国作家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所设的纪念喷泉,周围环绕著水池与长椅,是园内最适合静坐或阅读的角落。

通往英式花园的步道一侧盛开著白色橡叶绣球花,阳光穿透树影,铺展出清幽而舒适的散步氛围。(记者尤昱程╱摄影)

静谧空间 值得慢步细赏

温室花园是一处禁止慢跑与自行车通行的静谧空间,无论是清晨来此散步、午后与朋友聊天,还是独自坐下听听风声与水声,这里都能提供一种城市中难得的宁静。

中央公园温室花园位于中央公园的北端,入口位于东106街与五大道交界处,介于104街至106街之间,毗邻哈林区与东哈林。花园每日开放时间为上午8时至黄昏,免费入场。

若搭乘地铁前往,可搭乘6号线至103 Street站下车,出站后沿莱辛顿大道(Lexington Ave.)步行北上至106街,再左转直行即可抵达范德比家族大门入口,步行约8至10分钟,也可选择搭乘2号或3号线至110 Street,从中央公园西侧绕行前往。一朵黄花昂然挺立于花园步道边,背后是中央公园标志性的黑铁街灯与红叶灌木。(记者尤昱程╱摄影)位于英式花园的伯内特喷泉,设有纪念作家伯纳特的雕像与静谧水池,适合阅读与小憩。(记者尤昱程╱摄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