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选人朱治国、吉勒根访世报 吁选民支持亚裔法官

皇后区民事法庭参选人朱治国与吉勒根访世界日报。左起:吉勒根、朱治国、世界日报纽约社社长张宗智、资深华裔律师莫虎、纽约市府财政局高级主任缪欣伟。(记者尤昱程/摄影)皇后区民事法庭参选人朱治国与吉勒根访世界日报。左起:吉勒根、朱治国、世界日报纽约社社长张宗智、资深华裔律师莫虎、纽约市府财政局高级主任缪欣伟。(记者尤昱程/摄影)

获皇后区民主党部背书的皇后区民事法庭参选人朱治国(Sheridan Chu)与吉勒根(Eve Cho Guillergan)9日拜访世界日报,由资深华裔律师莫虎陪同。两人皆为东亚裔背景,表示若当选,将推动强化法庭语言服务、提升移民与弱势族群司法可及性。

莫虎指出,全纽约州约有1200位法官,其中亚裔仅占5%,远低于亚裔人口占比。他表示,「全州62个郡,仅布朗士、皇后与曼哈顿有亚裔法官,其余59个郡一名都没有。我们需要更多了解亚裔社区文化的法官进入体制,让司法更加公平。」

朱治国表示,成为法官,是为了让了解我们文化的人,坐在审判席上。(记者尤昱程/摄影)

朱治国父母来自香港,祖父母则于日据时期由上海迁港。他表示,自己选择从事法律与司法工作,是因为在法院系统中「看不到像我们这样的人」。他说,「很多华人长者带著案件来找我,其实连律师在讲什么都听不懂。我便免费帮忙,这是我身为华人律师的责任。」

朱补充,亚裔社区在精神健康与毒瘾治疗资源上长期匮乏,且法院语言服务不足,是他未来当选后希望改善的重点。他表示,皇后区缺乏足够的国语与粤语口译,导致许多民众空等一天仍无法开庭,建议可透过媒体协助招募更多口译人员。

吉勒根表示,当法官最重要的是尊重每个人、耐心倾听每一个故事。(记者尤昱程/摄影)

吉勒根为韩菲混血移民律师,12岁时自韩国移民美国,拥有超过40年法律执业经验。她长期从事移民法、家庭法与民事案件。她表示,自己的法律职涯深受母亲影响,「我母亲在韩国经历战争与贫困,来美后从工厂开始,一步一脚印创业,才让我有机会上大学与法学院。」

她说,作为法官,最重要的是耐心倾听与尊重每一位当事人,无论案件金额多小,「对某些人而言,500元就是一整个月的生活费,不能用案件大小来衡量正义的重要性。」

当被问及对于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日前拘捕皇后区一名高中生的看法时,吉勒根直言,这类作法破坏司法信任,「法庭应是寻求正义的场所,而不是恐惧的来源。」

朱治国则指出,现今美国对庇护者与绿卡持有者的待遇恶化,「我们看到很多难民在诚实报到后反而被带走,这不是我们这个法治国家该有的作法。」他强调,法律不应成为压迫工具,而应是社会公义的守护者。

两位参选人均表示,虽然法院案件分派由系统随机安排,但未来民众若有兴趣加入法律领域,皆可透过法院网站与其办公室联系。他们亦呼吁华社踊跃投票,以行动提升亚裔在司法系统的代表性。

皇后区民众可自14日(周六)起参与提前投票。选票将以中英文显示两人姓名,朱治国与吉勒根皆将列名于民主党民事法官候选人名单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